针灸治疗心绞痛
针灸 » 针灸治疗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应迅速通阳宣痹以止痛,可速取内关(郄门)(这显示了按经选穴的规律),配建里、膻中(巨阙)、心俞(厥阴俞)(这体现了俞募配穴,并与神经节段相吻合),其中膻中沿皮向下透到鸠尾,可宽胸利气,以解气急、胸闷。一般情况下,针后二分钟左右,可使左心功能改善,即左心射血时间延长。 四穴配合,可加强心脏的收缩力,调整心率,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解除引起绞痛的诱因,阻断恶性循环。在超声心动图上,可见针刺后左室后壁振幅及心搏量较针前有明显差别,证明针刺可改善左室功能;而脑血流图提示了针刺可改善冠心病人的脑循环,此是由于左室功能改善之结果。 在心绞痛发作之时,还可采用按摩止痛。 按摩部位:肺俞、心俞、膈俞、内关、天池、屋翳、灵墟。《素问·举痛论》中指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寒邪侵犯背部膀胧经,使经气不畅而导致血虚,由于背俞与内脏相连,故按之络通则热,气至则痛止;由于肺主气,气为血帅,故按肺俞能加强肺脏功能,气行血行,改善乏氧,由于心主血,心气不足,血行不利,故按心俞能加强心脏功能,可使气血运行流畅,使心搏均匀有力;由于膈俞为血之所会,冠心病心绞痛乃血疲致痛,膈俞可宽胸理血,内关为心包之络穴,又与阴维相通,心包经起于胸中,向下过横膈,从胸中至腹,挨次联络三焦,而阴维自足上行少腹,过胁胸部,故二经与胸腹相通,因而内关主一切胸腔疾病,按之有宽胸、利膈、行气、散邪之力。按摩屋翳、天池、灵墟,因穴位于心之局部,按之以通闭塞之气,以散塑结之血。 按摩手法:先按背部,次按胸部,再次按内关,手法要用力轻,速度快,同时行上下振颤动作,每穴每分钟按200次,最好按到手足心热为宜。按后,手足局部皮温升高2-3℃,脉从无力、细弱转为有力、充沛,心绞痛缓解,心区豁然舒畅,痞闷自除,心电得到改善。西德O·汉穆在《冠心病》一书中,提到急性发作心绞痛影射区的结缔组织部位按摩手法会引起心绞痛发作,故手法不宜重。当绞痛停止,则治其本。依据《灵枢·邪客》篇,心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的主张,可取心包络穴内关、原穴大陵(《指要赋》“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心募巨阙、气会膻中,以及心俞(厥阴俞),直接作用于心。用补法,一日一次,轮流应用。这六穴与心、心包有关,针之有疏通心气,调理气血,安宁心神之力。然后,再审诸证状增选穴位: 根据王居易经络诊查法,督脉、手足少阴经为反应经脉。 基本取穴:后顶、大陵、郄门、内关